2003年出品,劇情驚悚片。
簡介:
大學教授康斯坦絲(蘿拉琳妮)致力推行廢除死刑,她與同儕大衛一同在廢死組織裡欲推動政府重視死刑人權。大衛婚姻有名無實、又有酗酒習慣;但他很愛年幼的兒子,以及好友康斯坦絲。然而在大衛深陷妻子外遇、遭學生報復陷害變性侵犯之後,接著被指控殺害強暴好友康斯坦絲而鋃鐺入獄。
貝西(凱特溫斯蕾)是名有個人原則的記者,即使為此坐牢也不願透露消息來源;準死刑犯大衛(凱文史貝西)在處決當週找上了她,希望貝西這種有決心毅力的記者,能夠幫大衛平反自己的冤情還他清白。
心得:
第一次面談的時候,貝西的表情說明她認定大衛就是罪證確鑿的罪犯,而實習生札克則有像見到名人一樣的興奮崇拜(大衛的聰慧、職業地位優越、出書)。但隨著貝西兩次的訪談與收到犯案現場錄像帶、被牛仔達斯帝跟蹤後,令貝西和札克越來越相信大衛的說詞。
其實以貝西的時間線來看,這訪談只有三天的時間,卻要解開所有的謎團著實困難。而律師的懶散態度、過多的線索和資訊讓兩人倍感疲倦;加上一開始就請公司幫他們申請換一部車,可到三天後都一直沒下文繼續開爛車,就隱約提示札克在緊要關頭時的孤立無援。
整部片由於有時間限制的設定,每分每秒角色都無從放鬆所以會覺得很緊湊。而貝西終於在最後關頭靈光一閃又得做實驗證實、翻找證物的緊張壓迫感,到貝西死命奔跑的鏡頭,但很明顯就是『來不及』。
其實角色奔跑在很多電影、影集都會出現,但說實在很多時刻都讓觀眾出戲,常會覺得到底在跑什麼?根本是錯誤選擇。但貝西已經首先請札克負責打電話通知各單位、貝西想在這短距離內死命奔跑就非常合理;她不去附近住家尋求幫助也是,只剩下八分鐘的她,要去敲門解釋或是根本沒人在家都是浪費時間。
貝西終於跑到大衛行刑的地方,當下正在宣佈大衛死亡的時間,她無法接受的大哭,哭自己的無能為力、哭公司機關的層層關卡。最後,身為記者的她,當然是公佈了這段影片,影片很明顯地說明大衛的清白,也藉此推動了大衛與康斯坦絲致力廢死的社會風向。
貝西在這件事情過後,雖然抱有遺憾,但至少她還給了大衛清白,算是完成了大衛託付給她的任務、大衛前妻也收到一箱錢與大衛曾說過沒有性侵學生的證據,兒子終於可以好好的相信父親並無羞愧的成長。
最後的結局倒因為在不同心境下看,而有了相反的想法。
第一次觀看時,貝西從大衛兒子玩偶肚中拿出『自由之鑰』時,覺得大衛也做了該做的事,讓貝西不會因為愧疚自己沒救到大衛而一輩子遺憾痛苦;但第二次看我反而抽一口氣:大衛那卷錄影帶還寫不列入紀錄,這麼做根本不是什麼自由之鑰,而是無情踐踏貝西的記者原則(無論如何都不會公佈不列入紀錄的消息來源)和對人的信任。
這下子貝西怎麼可能再做記者?怎麼樣再相信別人?要如何面對這個社會吵得鬧哄哄的—無辜大衛被處死議題?要毀掉大衛兒子終於可以有個清白老爸嗎?公佈了真正的事實之後,康斯坦絲是不是就白白犧牲?大衛性侵學生的真相會有人相信嗎?
可如果,貝西在收到這個錄影帶時,有去把札克當成共同報導者夥伴而一起觀看錄像帶,今天這結局就不會如此沈重,至少他們兩個可以互相討論、承擔。但如同片頭一開始貝西所說「這是她的採訪、她是獨行俠。」,所以她只能默默承受這一切的一切了。